民间音乐对视唱练耳课堂教学的意义——以潮州锣鼓经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黄琪雅[1] 

机构地区:[1]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出  处:《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4年第11期471-471,共1页Modern Women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潮州大锣鼓民间音乐活动实况采集与研究(项目编号:11YJA760007)>资助;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研究项目<岭南音乐课程教材教法研究(项目编号:2010tjk198)>资助

摘  要:潮州大锣鼓是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的吹打乐,从清锣鼓形式发展起来,是潮汕地区最具群众性的乐种之一,可以作为一种素材应用到音乐专业教学中。将潮州锣鼓经引入视唱练耳课堂教学,可以改变视唱练耳专业教学中民间音乐多声部节奏练习素材的匮乏现象,扩大视唱练耳音乐教育的审美内涵,有利于学生把握地域音乐文化的审美特征,改变目前国内盛行的"西方音乐教学模式"。

关 键 词:民间音乐 视唱练耳 教学意义 潮州锣鼓经 

分 类 号:J604[艺术—音乐]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