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今天的中国需要研究欧洲中世纪哲学?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约翰.马仁邦 罗跃军[2] 

机构地区:[1]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2]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哈尔滨150080

出  处:《理论探讨》2015年第1期49-52,共4页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父哲学与古希腊哲学关系研究"(12BZX052);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论中世纪哲学与古希腊哲学的批判继承关系"(11YJC720031);2013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父哲学思想研究"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中世纪的哲学传统非常宽泛,它和中国的哲学传统完全不同。那么今天中国研究中世纪哲学本身的价值何在?其一般的原因在于哲学在某种程度上是累积的,过去的哲学家做出了可以被其后的哲学家所继承的永久性贡献。这些贡献就被包含在哲学传统之中。但研究哲学史并不仅仅出于史学研究的兴趣和意义。而是要把对文本的谨慎研究和恰当的哲学分析与对更广泛处境的适当描述结合起来,并把它放置在一种因果关系之中进而去探究哲学在历史中如何被实践的过程。它不仅提供对哲学问题的一阶贡献,还提供对哲学反思的二阶贡献。然而中世纪哲学传统在哲学研究中常常被忽视,由于与宗教相混合,其哲学价值被削弱和降低,在研究中或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或被剥离其宗教处境而进行研究。中世纪哲学的专业性和难以理解的程度也成为被忽视的理由。实际上,中世纪哲学传统作为欧洲大陆哲学博大和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跨越的。中国哲学界通过研究从地域上来说不同于自己的各种哲学传统能够激发哲学的二阶反思。正在中国哲学传统内部进行研究的学者也能通过研究欧洲哲学来帮助他们自己去思考哲学的本性,把握哲学的全貌。中世纪哲学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另外,在中国研究中世纪哲学有两个重要的有利条件。其一,中国完全不同的宗教传统提供了一个可能以不带偏见的、学者的方式去理解的视角;其二,中国以版本考据和评注为基础特征的学术传统使中国学者比许多西方学者更精通于研究从古代晚期直到17世纪的中世纪哲学。因此,中国哲学界关于中世纪哲学的研究在未来的若干年中将会繁荣昌盛。

关 键 词:中国 欧洲 中世纪哲学 

分 类 号:B503[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