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附属中学 [2]重庆通信学院
出 处:《语文知识》2015年第1期31-33,共3页
摘 要:长期以来,荆轲被人们作为反抗暴秦、扶危济困的悲剧英雄形象来歌颂、敬仰,如陶渊明《咏荆轲》赞美其“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李白亦在《赠友人三首·其二》中赞道:“荆轲一去后,壮士多摧残.长号易水上,为我扬波澜.”但是,对于其刺秦失败的史实,又有从“惜其不成”到“惜其不能”的不同评判.《史记·刺客列传》中,鲁勾践就称其“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而随着后世那种浓烈的“惜哉”情绪消散之后,否定、甚至鄙薄荆轲刺秦行为的论述则越发增多,骆宾王“不学燕丹客,空歌易水寒”(《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刘叉“报恩不到头,徒作轻生士”(《嘲荆卿》).蒲松龄:“至于荆轲,力不足以谋无道秦,遂使绝裾而去,自取灭亡.轻借樊将军之头,何日可能还也?此千古之所恨,而聂政之所嗤者矣.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