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教育史意义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延英爱 

机构地区:[1]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考试周刊》2014年第94期164-166,共3页

摘  要:《小学》是由朱子(1130~1200)的亲友及弟子刘清之(1134~1190)编纂的,因在全朝鲜时代被用作教育教材而逐渐普及——它不仅是乡校的必修科目,而且是生员科、进士科与武科考试的必修科目。在现代教育由强调立身成名的应试教育发展转为强调道德教育的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把《小学》的教育内容以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方式重新解释运用是很有必要的。现代社会所要求的教育目的与过去我们先祖所期待的即"小学"的目的不同,如果说现代教育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兼备的"全人"的话,那么"小学"的教育主要关注的是道德层面,这对如今的教育如何解决诸如伦理等方面的问题有所帮助。

关 键 词:《小学》 内容 教育史意义 

分 类 号:G40-012[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