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晓俊[1]
出 处:《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133-138,共6页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河南工程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资助项目(YJJJ2013010);河南工程学院博士基金资助项目(D2014033)
摘 要:Lakoff隐喻认知理论被无限的放大,以至于整个人类世界都是隐喻的,人们离开了隐喻便无法生存,这无疑是很不合适的。在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里,许多著名论断表明,隐喻即使存在,也只可能存在于一定的范围之内。从传统文化观念出发,对"比较"进行解读,找出Lakoff等隐喻映射机制及隐喻实质的问题,尝试对"比较"诘难的回应,重新检视和反思隐喻理论的认知功能,使其在隐喻研究中能够保持理性的思维和态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2.13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