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俊

作品数:42被引量:4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南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隐喻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模式词汇教学大学英语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长春教育学院学报》《周口师范学院学报》《高教学刊》《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多因素耦合分析的地方新申硕高校学位培育点建设成效及成长性评价
《高教学刊》2024年第33期51-55,共5页焦有宙 罗飞 王晓俊 马宗正 朱茹梦 王延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地方应用型硕士授予立项建设高校目标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2023SJGLX362Y);河南工程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ELT理念的软件赋能工程力学案例教学改革研究”(2024TYYB004)。
以往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一般在学位点建设上,但针对地方新申硕高校及硕士培育点建设成效与成长性的系统评价研究较少。该文以具有行业特色背景的地方新申硕高校为例,以定量定性方法构建成效评价模型,旨在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方新申硕高校 学位培育点 建设成效 成长性评价 多因素耦合 
认知诗学视域下《诗经》意象的审美阐释被引量:2
《中华文化论坛》2022年第1期102-111,158,共11页王晓俊 
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项目编号:19YJA740056);2021年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隐喻认知理论反思与新时代话语体系构建”(项目编号:2021-CX-059);2022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太极拳对外传播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22-ZZJH-120)阶段性成果。
《诗经》是一个融汇审美意蕴的诗教文本,对《诗经》的认知诗学阐释可以管窥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美学精髓,可以明晰中国古典文化结晶的审美旨归。诗人的主观认知决定了意象映射的物化性与超越性,意象的捕捉和创造在强烈情感认知的观照下,...
关键词:认知诗学 诗经 意象 审美阐释 
隐喻认知视角下解读电影《久保与二弦琴》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71-74,共4页王晓俊 鹿杰 
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9YJA740056);2018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8BYY004);2018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9-ZZJH-623);2018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9-ZZJH-622)
以Lakoff和Johnson为代表的语言学家提出隐喻思维方式、隐喻认知功能和体验哲学等概念,拉开了现代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序幕。作为一门表现生活的艺术,电影也是一种依赖于隐喻认知的思维方式。它是在一定社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画面和声...
关键词:《久保与二弦琴》 隐喻认知 叙事情节 角色塑造 视听语言 
传播学视角下电影《兔子洞》的叙事艺术分析被引量:1
《新闻爱好者》2017年第1期79-81,共3页王晓俊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62400410038);河南工程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资助项目(YJJJ2013010)
电影《兔子洞》改编自大卫·林赛—阿贝尔的普利策戏剧奖同名作品,于2010年12月在全球上映。电影讲述了一对普通夫妇痛失4岁爱子后,如何在以后的生活中寻求内心的慰藉。作品通过双重的叙事形态、巧妙的叙事结构、丰富的叙事情感和幽默...
关键词:《兔子洞》 叙事形态 叙事结构 叙事情感 叙事话语 
Lakoff隐喻认知理论之反思——尝试对隐喻“比较”实质的诘难回应被引量:3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133-138,共6页王晓俊 
河南工程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资助项目(YJJJ2013010);河南工程学院博士基金资助项目(D2014033)
Lakoff隐喻认知理论被无限的放大,以至于整个人类世界都是隐喻的,人们离开了隐喻便无法生存,这无疑是很不合适的。在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里,许多著名论断表明,隐喻即使存在,也只可能存在于一定的范围之内。从传统文化观念出发,对"比较"...
关键词:LAKOFF 隐喻认知理论 亚里士多德 
解构《玻璃山》中美国梦的神话被引量:1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87-90,共4页王晓俊 
河南工程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资助项目(编号:YJJJ2013010);河南工程学院博士基金资助项目(编号:D2014033)
美国梦是美国文化中最经久不衰的神话,促进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创造了新生活。后现代主义的杰出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用一百个编号排序的句子和段落拼贴而成的《玻璃山》,试图揭穿美国梦的神话。荒诞是巴塞尔姆用于揭穿美国梦的神话和颠...
关键词:《玻璃山上的公主》 《玻璃山》 后现代主义 美国梦 现实 
论庄子之言说与隐喻的关系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0期121-125,共5页王晓俊 
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编号:2009GGJS-126);河南工程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资助项目
庄子采取"大辩不言"的独特言说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或许可以成为一种隐喻理论的中国化叙述方式。庄子的"寓言"、"重言"及"卮言"则是在创作实践中的运用模式,为人们提供了纵横交错的理解及阐释空间。文章通过庄子的"三言"在语言学领...
关键词:庄子 “大辩不言” 隐喻关系 
生态文明视域下生态文学流变
《贺州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78-82,共5页王晓俊 
河南工程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资助项目(YJJJ2013010);河南工程学院博士基金资助项目(D2014033)
生态文明在中华文明的展现和西方文明的确立,都反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态环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纵观生态文学的发展流变,中西方文化互动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思想。这种生态文明的思考方式为生态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
关键词:生态文明 生态文学 发展流变 和谐共处 
《捡橡果的孩子》中人物沉默与话语的对比分析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第07X期61-62,共2页王晓俊 
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9GGJS-126);河南工程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资助项目;河南工程学院博士基金资助项目
一、引言理查德·杰弗里斯(1848—1887)因描写自然风物著称于英国文学史。在他的作品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维多利亚时代晚期的农村生活和景观描写。杰弗里斯与众不同的乡土自然风情离不开他在英格兰农场的生活经历。多才多艺的他融多种...
关键词:橡果 杰弗里斯 自传体小说 自然风物 英国文学史 维多利亚时代 社会角色 小说情节 对比分析 情感爆发 
荒谬背后的真实——解析后现代主义和唐·巴塞尔姆的《玻璃山》
《山花(下半月)》2014年第7期149-150,共2页王晓俊 
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项目编号为2009GGJS-126;河南工程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资助项目;河南工程学院博士基金项目资助
引言 1.经典童话故事和唐·巴塞尔姆的戏仿本 《玻璃山上的公主》是斯堪的纳维亚的一部经典童话,故事发生在长着一颗金苹果树的玻璃山上。这部同名童话的原形回顾:在一座险象陡峭的玻璃山上,有一个金城堡,里面住着一位美丽富有...
关键词:《玻璃山》 巴塞尔姆 后现代主义 童话故事 解析 荒谬 斯堪的纳维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