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季勇[1]
机构地区:[1]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
出 处:《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5年第3期58-59,共2页
摘 要:笔者参加了丁卫军名师工作室组织的作文教学研讨活动,其中沈健老师授课内容是选材如何求“新”。他总结归纳了选材“成新”的三个良方:一是要关注当下热点;二是换位思考;三是巧抓细节。笔者在听课时不禁思考到这样一个关乎学生作文选材实际情况的问题:学生在写作选材的过程中,是否如教师所预愿的那样,脑海中涌现出诸多相关材料,然后就开始按照老师平时所指导的选材诀窍,对材料进行挑选、取舍,最后敲定一个或几个能够符合选材尺度的材料进行写作?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材料无新旧。在实际的作文中,面对一个个似曾相识的作文题,学生的选材大抵不重视材料本身特征,而大多思考的是“我”是否有材料可写,材料对“我”而言是否好写。如果再提升—层次的话,“我”内心情感能否真的需要通过材料表达,也就是材料和我内心的感应,有所感才能形成文。不管怎么考虑,在学生层面,他们写作选材的尺度在“我”而不在“材料”。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