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庆祥[1]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艺研究》2015年第4期26-32,共7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 金: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重叙‘中国故事’--新世纪小说叙事研究"(批准号:13XNJ039)成果
摘 要:本文以一种考据式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王安忆的小说文本和纪实文本,揭示小说《我爱比尔》中人物的社会学起源,认为王安忆在20世纪90年代的写作充满了一种新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即从抽象的观念性写作转向具体的历史性写作。但这种转型并未顺利完成,出于一种审美的惯性以及对于更"安全"的写作的追求,王安忆放弃了对社会景深更深入的探索和考量,并在某种程度上放弃了小说叙事的复杂性。这使得王安忆的转型处于一种未完成的状态,《我爱比尔》以及相关的《白茅岭纪事》等作品正是这一转型期的产物。对这一"未完成"的症候学分析,也是本文的要点。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6.4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