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江[1]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
出 处:《学术研究》2015年第4期124-127,共4页Academic Research
摘 要: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当代西方文论被大量引进中国,对中国文艺理论和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充分肯定当代西方文论对中国文艺理论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有必要对当代西方文论本身进行辨析,考察其应用于中国文艺实践的有效性,并最终思考中国文艺理论与批评话语体系建设的问题。近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江教授提出的当代西方文论中强制阐释的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本刊特发表张江、王宁、朱立元、周宪4位教授关于“强制阐释的主观预设问题”的通信,对强制阐释中的主观预设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在通信中,张江教授认为主观预设是强制阐释的核心因素和方法,它是指批评者的主观意向在前.预定明确立场,强制裁定文本的意义和价值,其要害有三:一是前置立场.二是前置模式.三是前置结论:关于批评视角的选取和确立,张江教授认为唯一牢靠的办法就是从作品出发、从文本出发,判断一种理论是不是适应某一文本,其核心在于文本自身是否具备与这种理论相匹配的质地。对于张江教授的观点.其他3位教授整体上是赞同的,也对其中某些看法进行了补充、完善和商榷。讨论主要集中在对前置立场和前置模式的不同看法上,他们认为前置立场和前置模式在文学研究中实际上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避免前置结论;并从生态批评等角度说明理论前置与理论视角的区别,认为文学研究者和批评家从生态批评的理论视角出发来解读文学作品中表现的生态环境主题.其旨归仍然是文学,其批评实践为当代文学批评开辟了一个新方向,这种批评不应该归入主观预设中。本刊认为以上讨论是有益的和富于建设性的。本刊希望今后继续通过对文艺理论和文学创作中重大问题的讨论,为当代中国文艺理论与批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