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新疆农业大学附中 [2]新疆教育科学研究院 [3]新疆师范大学 [4]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 [5]新疆昌吉州第一中学
出 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年第5期54-60,共7页Teaching Reference of Middle School History
摘 要:1.《管子·大匡》载:“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B.赋与税都是以田为征收对象C.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D.改革赋税制度发展农工商业分析:答案为C。满分4分。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古代中国的经济。材料的大意是:“收农赋用粮食数量计算,按土地肥瘠分别征收。两年收税一次,丰年收十分之三,中年收十分之二,下等年收十分之一,荒年不收,待年景饥荒情况缓解后再收。”由材料可判断这是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实施的一项土地赋税改革,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即“相地而衰征”,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这里有一个“贡赋”向“赋税”税制改革的过程,其实就是顺应了井田制下的土地国有向土地私有转变的过程,即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重大变化。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才正式在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错误率较高的B只反映事物的表象,不能反映实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