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生态红线制度的地方立法研究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廖华[1] 

机构地区:[1]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出  处:《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78-82,114,共6页Journal of Hubei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环境难民权利保障研究"(项目编号:11YJC820065)

摘  要:2014年4月2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生态红线制度,民族地区应发挥地方立法权的优势,以单行条例的方式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红线制度进行细化,使之更具操作性和针对性。民族地区生态红线制度立法应该在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上,着重结合当地独有的自然条件、环境容量、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环境,厘清生态保护与世居民族生存发展的关系、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公民与政府的关系、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生态红线的划定主体、划定类型和标准、统一监管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配套的生态补偿制度。

关 键 词:民族地区 生态红线 地方立法 

分 类 号:D922.68[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D633[政治法律—法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