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华

作品数:26被引量:147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环境保护法》民族地区环境利益环境法制建设民间法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云南地理环境研究》《民族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层数字检察建设路径研究——以恩施州咸丰县为例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40-44,共5页廖华 谭远磊 
2023年度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与应用研究重点课题“数字检察建设研究”(项目编号:HJ2023A20)的研究成果。
数字检察是数字时代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对更好发挥检察监督职能、深化诉源治理、维护数字正义具有突出作用。基层数字检察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理念、机制、数据、人才等方面还存着不少问题。基层...
关键词:数字检察 法律监督 大数据 基层检察院 
批判性思维视角下法学论文教学思路的塑造被引量:1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2期151-154,共4页廖华 
中南民族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环境法课程思政的目标与路径研究”(JYX20002)。
在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目标下,法学论文教学是案例教学的有益补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实践课程思政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授课水平提升。法学论文教学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作引导的学习模式,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理由的能力,培养学生客...
关键词:法学教育 批判性思维 论文教学 
环境法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被引量:2
《黑龙江科学》2021年第17期76-77,共2页廖华 
中南民族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环境法课程思政的目标与路径研究”(JYX20002)。
环境法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旨在实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扩展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发挥环境法学课堂教学授业、传道的双重价值,实践专业课堂协同思政课堂育人的目标,这需要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发掘环境法学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同时...
关键词:环境法学 课程思政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国家公园分区管控的实践总结与制度进阶被引量:12
《中国环境管理》2021年第4期64-70,共7页廖华 宁泽群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共同体意识下民族地区国家公园的功能发现与制度完善》(CSY21007)。
分区管控是实现国家公园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双重目的的基础制度,也是保障原住居民发展权益的有效途径。梳理总结各试点公园的分区管控制度,本文发现存在实体规范各行其是、程序规范先天不足、责任规范流于形式的问题,难以实现保护优先...
关键词:国家公园 分区管控 实体规范 程序规范 法律责任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实践省思与制度走向被引量:24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年第1期50-59,共10页廖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区域环境保护府际协作法律机制研究”(16BFX135)。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经过前后两次共计四年的试点,已成为生态环境损害责任实现的重要途径,各地涌现出的试点政策、典型案例及试点过程均值得总结分析.通过分析发现,行政主体作为赔偿权利人具有制度优势,但也存在履职标准不明影响索赔效率...
关键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磋商 权利代表 职权法定 
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中生态补偿的实践样态与制度完善被引量:6
《学习与实践》2020年第12期55-62,共8页廖华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区域环境保护府际协作法律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6BFX135);中南民族大学民族法治中心2020年度课题“民族地区生态产业扶贫的制度路径研究”。
作为环境利益分享机制的生态补偿将有效均衡重点生态功能区区内外主体的利益得失,实践中已呈现三种样态:中央对地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针对单一环境要素保护的生态补偿及地方政府间的横向补偿。但也存在生态补偿法律涵义不统一、...
关键词: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补偿 转移支付 补偿标准 
民族自治地方重点生态功能区负面清单制度检视被引量:5
《民族研究》2020年第2期56-68,142,143,共15页廖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民族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法律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5BMZ10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中国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及其对高质量城镇化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9AJL0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建设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民族自治地方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定位于环境规制手段的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实现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有效途径,但实施中出现了驱动机制不强、财政支撑不足、“限制类产业”管控标准缺失、...
关键词:民族自治地方 生态功能区 产业结构调整 绿色发展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自然资源损害评估制度及其启示被引量:3
《中国环境管理》2019年第3期107-113,共7页廖华 潘佳宇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民族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法律对策研究”(15BMZ103)
联邦《石油污染条例》、州《溢油预防和应对法案》和《溢油预防和应对条例》共同构成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自然资源损害评估制度体系,确立了评估活动主导者和参与者明确、程序清晰、客观公正、资金来源有保障,且融合了应急、评估、响应行...
关键词:自然资源 损害评估 协调机构 行政管理 
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对民族地区资源配置权的限制及应对研究被引量:2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160-165,共6页廖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族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法律对策研究”(15BMZ103)
被划入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民族地区资源配置权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短期内少数民族发展机会减少、公共服务“流失”和地区额外成本产生,但也能防止民族地区生态脆弱区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优化民族地区发展模式,形成环境友好型产业结构。针对...
关键词:民族地区 重点生态功能区 自然资源配置权 生态产品 补偿机制 
民族地区生态红线制度的地方立法研究被引量:3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78-82,114,共6页廖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环境难民权利保障研究"(项目编号:11YJC820065)
2014年4月2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生态红线制度,民族地区应发挥地方立法权的优势,以单行条例的方式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红线制度进行细化,使之更具操作性和针对性。民族地区生态红线制度立法应该在生态学研究的...
关键词:民族地区 生态红线 地方立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