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人化”:一种化解难点的有效策略——以《分子》一课的教学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吴良根 

机构地区:[1]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坼中学

出  处:《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5年第6期66-70,共5页Research and Review on Education

基  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初中生理科“前概念”中“相异构想”转变的教学策略研究》(E-b2013/007);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立项课题《基于课例研究的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策略研究》(2013JK10-L08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摘  要:拟人是指把物(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等)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思维或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在化学教学中运用“拟人化”策略,能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具体、化微观为宏观。考虑到学生缺乏对微观粒子的想象能力和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设计《分子》教学时采取“拟人化”策略,制作“氧分子自述”的动画课件,并辅之以实验、多媒体等手段,以引发学生兴趣,并逐层深入微观世界,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能,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推理,从而完成对“分子”概念的有效构建。

关 键 词:“拟人化” 化学教学 教学设计 分子概念 

分 类 号:G633.8[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