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宪[1] 裴杰[1] 包鹏甲[1] 褚敏[1] 赵娟花 阎萍[1]
机构地区:[1]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省牦牛繁育工程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50
出 处:《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第21期157-159,共3页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01976);现代农业(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38);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2013BAD16B09);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CAAS-ASTIP-2014-LIHPS-01)
摘 要:[目的]为了提高牦牛的肉用性能和加快牦牛选育进程,对牦牛的肉用特性进行了研究,为牦牛选育与肉品开发提供基础数据与技术参考。[方法]以牦牛为研究对象,对牦牛的产肉性能、肉品质、肉脂肪酸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从产肉性能来看,18月龄补饲牦牛宰前活重为137.54 kg,胴体重为66.14 kg,净肉重为52.16 kg,屠宰率为48.09%,净肉率为37.92%,眼肌面积为31.53 cm2,各项产肉指标均显著高于当地自然放牧牦牛。从肉品质来看,18月龄牦牛的肉色、大理石纹评分、失水率、肌纤维直径均低于成年牦牛肉,且肌纤维直径呈显著性差异(P<0.05)。18月龄牦牛肉的系水力、熟肉率均高于成年牦牛肉,且熟肉率呈显著性差异(P<0.05)。从肉脂肪酸来看,牦牛补饲后在背最长肌、半腱肌中均检测到肉豆蔻酸、2-甲基-棕榈酸、2-己基-环丙烷辛酸、顺式-11-十八烯酸、反-9-十八碳烯酸、山嵛酸、木蜡酸,而自然放牧条件下均未检测到。牦牛补饲后脂肪酸含量及其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表明牦牛肉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与饲养条件有关。[结论]放牧加补饲是提高牦牛产肉性能的主要措施之一,补饲可改善牦牛肉品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