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细分背景下对“书画同源”的延伸解读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付阳华[1] 王帆[1]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出  处:《美术观察》2015年第7期20-21,共2页Art Observation

摘  要:1.“书画同源”的历代阐释——绘画对书写性的选择中国的绘画与书法因为创作工具的一致性,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书画同源”提出即早,后又阐释繁多,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书画理论中的重要命题。早期的“书画同源”主要侧重于文字与绘画产生的同根性角度,汉代的扬雄、蔡邕有此论;南齐谢赫在《画品》中提到“骨法扩笔”,将书写性融入了绘画语言,并成为绘画评定标准之一;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故知书画用笔同法”,“故工画者多善书”,自觉地将书法和绘画技法的相通、书家和画家身份的重合总结出来。

关 键 词:书画同源 书写性 《历代名画记》 张彦远 谢赫 中国书画 骨法 《画品》 善书 六分半书 

分 类 号:J212[艺术—美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