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野鸭子”的两所学校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隆民[1] 

机构地区:[1]贵阳学院

出  处:《贵阳文史》2015年第5期69-70,共2页

摘  要:20世纪70年代的贵阳,人们把教师在校外兼课喊叫“打野鸭子”。这个广为流传的熟语,还是我的“发明”。发明的由来,是源于话剧《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剧中的丁少纯,因利用业余时间打野鸭子卖钱而成为了消极典型。当时人们虽已从噩梦中醒来,但思想认识还不解放。我一想,业余兼课与丁少纯打野鸭子有点相像,就把业余兼课谐称为“打野鸭子”。

关 键 词:鸭子 20世纪70年代 学校 业余时间 阶级斗争 思想认识 兼课 发明 

分 类 号:G41[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