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兴陆[1]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出 处:《文学评论》2015年第5期98-106,共9页Literary Review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传统与近现代诗学的变与通"(项目编号:12BZW074)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文笔论"是六朝文学批评的重要论题,唐代以后归于沉寂,直至清代中期又被重新提起。阮元发起"文笔之辨",曲解其内涵,将有韵无韵之别偷换为骈散之分,试图确立骈文观念的正统合法性。"骈散之争"一直延续至晚清民国,是文学论争的重要话题。刘师培、章太炎、黄侃面对新的时代问题而对之作了不同的回应。郭绍虞则将"文笔之辨"的内涵转换为文学性质上"纯文学"与"杂文学"的分别,以与现代文学观念相接榫,并将这种分别上溯至先秦两汉的"文学""文章"之辨,据此将中国文学批评史"系统化"。郭绍虞借鉴近现代理论把旧学讲得系统化,其现代学术眼光和理论探索精神值得肯定;但与阮元一样,都是"六经注我"式的过度阐释。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