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林超
机构地区:[1]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
出 处:《教育界(综合教育)》2015年第9期190-190,共1页
摘 要:目前新课程的教材问题是高中阶段各学科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教材与教学问联系不紧密,甚至出现内容不当等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针对信息技术教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教材与教学内容不协调的问题,并针对此种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由此使教材与教学内容更好地贴合,提高教学效率。一、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存在的问题(一)教材可操作性较差 信息技术属于技术科学的分支,技术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中心,信息需求则是辅助,两者不可分离。新课标要求信息技术教材应当与实际相结合,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为学生设置典型的课题,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渐掌握信息技术,由此解决显示问题。但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局限于软件工具的适用与操作图解方面,并没有涉及如何运用信息工具处理问题,也没有涉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等,教材的这些特点与学科的内容不符。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就类似于软件说明书,教材内容与教学模式都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虽然喜欢接触电脑,但却不喜欢信息技术课,影响了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数据库应用基础》时,教材内就出现了以下问题:“子查询是什么?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查询?”虽然教材内出现了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但并没有提出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而《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单元后并没有设置练习,教材只是提出了多媒体信息的优势,并没有针对创作过程以及方法等进行指导。
关 键 词:信息技术教材 高中 多媒体演示文稿 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教育 教学效率 可操作性 学习特点
分 类 号:TP317.4[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