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与“良知”:现象学与中国哲学的相互发明--从耿宁对王阳明“良知”的现象学研究谈起  被引量: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朱刚[1]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哲学系、现象学研究所,广州510275

出  处:《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96-109,共14页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自知、良知与不安意识:自身意识的三种模式”(GD14CZX04)

摘  要:耿宁从现象学的"自知"(自身意识)学说出发对王阳明的"良知"进行了现象学的解读,从"良知"中发明出了在中国传统哲学解释框架中隐而不显的意义。我们不仅可以从现象学的"自知"出发来重新发明"良知",也可以反过来从王阳明的"良知"出发重新发明现象学的"自知",从而丰富现象学对于"自知"的理解。经过这种反向"发明",我们将发现,胡塞尔现象学意义上的"自知"其实是更为原本且整体性的"良知"的一个抽象环节。现象学的"自知"与王阳明的"良知"的相互发明,将为现象学与中国哲学的相互发明提供启发。

关 键 词:自知 良知 良知三分说 道德自身意识 耿宁 王阳明 

分 类 号:B248.2[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