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刚[1]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哲学系、现象学研究所,广州510275
出 处:《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96-109,共14页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自知、良知与不安意识:自身意识的三种模式”(GD14CZX04)
摘 要:耿宁从现象学的"自知"(自身意识)学说出发对王阳明的"良知"进行了现象学的解读,从"良知"中发明出了在中国传统哲学解释框架中隐而不显的意义。我们不仅可以从现象学的"自知"出发来重新发明"良知",也可以反过来从王阳明的"良知"出发重新发明现象学的"自知",从而丰富现象学对于"自知"的理解。经过这种反向"发明",我们将发现,胡塞尔现象学意义上的"自知"其实是更为原本且整体性的"良知"的一个抽象环节。现象学的"自知"与王阳明的"良知"的相互发明,将为现象学与中国哲学的相互发明提供启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