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潘中伟[1]
出 处:《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18-23,共6页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性质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C20025
摘 要: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性质理解上的分歧主要发生于三种境域:政治实践、学科建设和文本解读。政治实践境域涉及的是要不要革命,以及如何看待人道主义思想等问题;学科建设境域涉及如何处理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的关系,以及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讨论;文本解读境域则涉及的是经典作家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性质的界定,以及学者们依据经典作家的文本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性质所做的解读。这三种境域,体现了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分歧的核心在于,人们在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理解上存在着不同认识。要解决分歧,首先要做的不是依赖经典作家的评价,也不是直接解读经典作家的文本,而应该从德国古典哲学的哲学概念出发,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史,运用历史的和差异的分析方法,先确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以此为基础,确定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性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