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的角色化使用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欣欣[1] 

机构地区:[1]内蒙古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出  处:《音乐创作》2015年第12期138-140,共3页

摘  要:在欧洲音乐史上,曾经有这样两部音乐作品,它们将管弦乐队中的某件乐器生动具体同时又非常明确地定位在某种动物或人物身上,通过作曲家对某种动物或人物的深刻而自然的感受体验,然后运用各种乐器的不同特征和技术栩栩如生地将所要表现的动物或人物描绘出来,并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共鸣和认可。因为如此,这些作品就象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传说一样成为了西方音乐史上的一段佳话。它们分别是圣·桑的《动物狂欢节》和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本文通过详细的分析和比较,全面而清晰地剖析了两位作曲家是如何赋予各种乐器所特有的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性格特征的。同时阐述了这种作曲理念对此后的音乐创作产生的深远影响。

关 键 词:圣桑 《动物狂欢节》 普罗科菲耶夫 《彼得与狼》 比较 角色化 

分 类 号:J614[艺术—音乐]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