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景颖[1] 梅长林[1] 

机构地区:[1]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肾内科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上海200003

出  处:《中华肾脏病杂志》2015年第12期944-947,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Nephrolog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71172)

摘  要: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单基因遗传性肾病,全世界约有1250万ADPKD患者,大约有77%的患者在70岁之前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甚至死亡,是ESRD的第4位病因[1-2].其病理特征为肾小管细胞获得异常增殖能力,逐渐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肿,囊肿不断增大压迫临近正常肾单位,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不可逆的损害,最终进入ESRD.ADPKD临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血尿、尿路感染、肾结石、慢性疼痛等.ADPKD是一种系统性疾病,除肾脏外还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常见的肾外表现有多发性肝囊肿、胰腺囊肿、颅内动脉瘤、心脏瓣膜病、结肠憩室等,故其危害严重,为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3].

关 键 词: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 药物治疗 多发性肝囊肿 肾脏结构 遗传性肾病 ADPKD 终末期肾病 肾小管细胞 

分 类 号:R692.1[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