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之恩[1]
出 处:《黑龙江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118-124,共7页Social Sciences in Heilongjiang
基 金: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基础研究项目(141107);北京语言大学青年自主科研支持计划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网络社会下的‘文化休克’与‘濡化’"(10JBT03)
摘 要:"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是1958年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Kalvero Oberg)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即客居者在失去自己熟悉的社会交往符号和象征时所产生的焦虑(anxiety)。文化休克是跨文化适应研究的一个关键性概念,文化休克或者说跨文化适应中的焦虑以及焦虑的缓解究其本质而言是一个信息获取问题。
关 键 词: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 跨文化适应 跨文化传播 焦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