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与走出“自以为是”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绪琴[1] 朱红[2] 

机构地区:[1]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哲学研究》2016年第3期51-58,共8页Philosophical Research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天理与人生的贯通--朱子心性论的内在张力与双向开展研究"(编号14BZX05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主体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种特性,是人在实践中表现出的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主导意识的一种能力。一方面,这种能动性就其性质和作用而言是"自以为是"的,它使人得以从自然界中独立出来成为大写的人;另一方面,人为了防止和确保主体意识和行为的安全可靠,又总是在寻找限制自身并使其走出"自以为是"的办法。这就构成了人的认识的二重性及其内在张力。本文通过解析《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逻辑思路,探讨儒家是如何关注并解决上述问题的。

关 键 词:《中庸》 天命 率性 致中和 

分 类 号:B222.1[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