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裔美国人对中国饮食的态度看其身份认同的困境——以伍慧明的《骨》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唐林飞[1] 

机构地区:[1]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杭州310018

出  处:《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6年第4期85-88,共4页Masterpieces Review

摘  要:在伍慧明的作品《骨》中,美籍华人对祖国饮食态度的变化,经历了三个过程。第一代华裔对中国饮食为绝对推崇;第二代华裔的态度变成忠实的眷恋;第三代华裔则转为矛盾的接受。思乡情结、落叶归根是第一代华裔对中国饮食绝对推崇的思想原因;推崇祖国饮食,遵循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礼节导致第二代华裔忠实眷恋中国饮食;时代的不同、文化的变异以及对唐人街鲑鱼巷的厌弃,形成第三代华裔对中国饮食矛盾接受的主要原因。本文试图分析作者对华裔文化身份认同的解决方案:求同存异、和谐融合。

关 键 词:《骨》 华裔美国人 中国饮食 身份认同 困境 

分 类 号:I206[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