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汇诸腔、应时而生——从《思凡》管窥“昆曲时剧”的音乐特征与历史成因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品[1] 

机构地区:[1]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出  处:《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95-108,共14页Journal of Tianjin Conservatory of Music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孽海记·思凡》,引发出对生发流行于明朝末期至清朝中期整个"昆曲时剧"的探讨,从昆曲与时剧两个角度出发,比较以传统手法创作的昆曲作品与"昆曲时剧"作品在格律、节奏、旋法、润腔等多个元素上的不同,总结"昆曲时剧"的音乐特征;并通过溯源昆山腔(雅部)与弋阳腔(等花部声腔)、昆山腔与弦索调这两组关系,解释"昆曲时剧"的题材来源、体裁风格,并初探"昆曲时剧"形成发展的文化背景与历史定位。

关 键 词:昆曲时剧 时剧 昆山腔 弋阳腔 弦索调 花雅之争 

分 类 号:J617[艺术—音乐]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