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宜民[1]
机构地区:[1]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出 处:《学术界》2016年第5期196-205,共10页Academics
基 金:合肥市2015年社科规划课题"软环境建设下的合肥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研究";2014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Y2014D140)的成果之一
摘 要:从跨文化角度来讨论佛教中国化的研究不多。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本身分属两种异质文化,佛教跨文化东传必然与中国文化产生冲突。为了适应中国文化,佛教跨文化传播策略经历了漫长的依附、抗争和融合过程,最终在文化形态、修行方法和政治上实现了中国化,表现出明显的入世性、儒学化特征。中国佛寺名称极好地体现了佛教与中国的自然、王权、儒道思想和语言符号的融合,具有明显的孝亲、忠君、爱国的儒家入世精神。但是,中国佛寺名称并未引起研究者们重视,以中国佛寺命名为切入点的佛教中国化研究几乎没有。本文实证分析了中国汉传佛教寺庙和藏传佛教寺庙的名称,说明了来自于异质文化的佛教如何适应中国的自然环境、儒家孝道、家国观念和语言习惯,最终形成了佛儒融合的中国佛寺名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