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理想与现实冲突下的孔子宗教心理观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魏寒梅[1] 

机构地区:[1]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62

出  处:《黑河学刊》2016年第4期40-44,共5页Heihe Journal

摘  要:孔子在什么情境下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不语怪、力、乱、神。"等宗教观点。通过对孔子家庭成长背景、当时社会生活背景及思想文化背景的分析,可窥视出,孔子从小对"礼"具有浓厚的兴趣,成年之后对"礼"的完美追求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这样的兴趣及追求完美的人格影响了他对未来理想职业的选择。故而孔子一生的理想是要恢复"周礼",但自西周晚期"疑天"思潮一直延续到春秋。显然,孔子的理想("敬神")与现实("远神")发生了碰撞,为了调和这种冲突,孔子最终选择了对礼中的宗教成分则进行改造,使之人性化、现实化,发展出"神道设教"人本主义宗教心理观。这种宗教心理观对后世的汉民族宗教心里及统治者对待宗教宽容的态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 键 词:孔子 敬神 远神 冲突 人本主义 

分 类 号:B222[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