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RNA/PIWI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周代兵[1] 张凌云[1] 许国雄[1]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中心实验室,上海201508

出  处:《肝脏》2016年第8期696-699,共4页Chinese Hepatology

摘  要:人类全基因组中仅约1%~2%的核苷酸能够被转录并翻译成蛋白质,余下98%以上均为非编码 RNA (non-coding RNA,ncRNA),可在基因水平上发挥其生物学功能[1]。在ncRNA 中,核苷酸序列长度小于200bp 的称为短链非编码RNA (short non-coding RNA,sncRNA),占全部 ncRNA 的10%~20%[2,3],包括 PIWI 蛋白结合 RNA (PIWI-interacting RNAs,piRNAs)、微小 RNA (microRNA,miRNA)、重复相关小 RNA(repeat associated small interfering RNAs,rasiRNA)以及小干扰 RNA (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4]。肝脏恶性肿瘤是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发生率和死亡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的前五位[5]。尽管2016年美国癌症总死亡率下降23%,但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呈上升趋势[6]。肝癌的早期筛查与诊断对肝癌的治疗和预后的改善至关重要。piRNA 可以在分子水平调控肝癌的发生发展,可以为肝癌的早期筛查和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关 键 词:肝癌 非编码RNA 生发 microRNA 肝脏恶性肿瘤 消化系统肿瘤 总死亡率 RNAS 

分 类 号:R735.7[医药卫生—肿瘤]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