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袁立莉[1]
出 处:《知与行》2016年第8期132-136,共5页Cognition and Practice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儒家诠释学研究"(13YJA720006);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中西诠释学比较研究"(1254B018)
摘 要:唐君毅道德形上学的建构分为早期与晚期两个阶段。他年轻时构建了"道德自我",凸显"心灵本体"的作用,并将之展开于客观人文世界,其高扬"灵根自植",强调坚守本族伦理文化,主张接续和复兴宋明儒有的心性义理之学,重塑儒家伦理文化系统。在学术生涯晚期,他又创造出"心灵九境"说,高扬道德理性,并视之为一个可以容纳宇宙的宏大形上学体系。其中心思想是,世界以生命心灵为体,九境即宇宙的层次结构,其中既有认识的主体,又有认识的客体或对象,对九境的认知就是对主体心灵和宇宙人生的认知,九境之体的心灵生命原初就具有纯粹之善的道德内涵,而每一境中都充斥着道德的元素,每一境里都有道德评价与道德训诫。唐君毅学术思想深受康德道德哲学与黑格尔精神哲学的影响,但他始终坚持"中体西用",主张"灵根自植"与"返本开新",并着力将知识论融入形上学。故其学说在现代新儒家阵营中,特色鲜明。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