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培高[1,2]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2]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宗教学研究》2016年第3期156-162,共7页Religious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两宋<中庸>学及其现代价值研究"(15BZX06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北宋<四书>学及其现代价值研究"(2016T90867);四川省教育厅宜宾学院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资助项目"三苏的<四书>学研究"(SXJZX2015-014)阶段性成果
摘 要:北宋中期,《中庸》作为"性命之书"已为儒士广泛接受,并发挥《中庸》的思想以回应佛教的挑战。因此,契嵩也解《中庸》与儒士辩,一方面,援儒入释,通过对《中庸》的"性"、"中庸"等概念的分析,强调了儒释之同,以调和儒释关系;另一方面,并没有改变佛教的立场,从多个层面证明佛道高于儒(含《中庸》)道,进而以佛教统括儒、道。既然《中庸》所讲的道理都比佛教低,那么以此来治心或治身所能达到的境界自然是低层次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