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明珂[1]
机构地区:[1]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出 处:《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2-4,共3页Fudan Journal(Social Sciences)
摘 要:什么样的"历史"造成包含56个民族之中国与中国人?什么样的"历史"让当前中国各民族认识自己的民族与国家认同,并以此民族与国家为荣?以上这两种"历史",前者似乎指的是真实的过去;后者则是指为了当前的民族荣盛与团结,而必须创造与强调的"历史"。事实上还有第三种,与未来有关的"历史"。人们为自身的记忆所塑造,一个人的社会身份认同与相关社会行动,受其知识与记忆影响。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