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循的“时行”易学及其对“义”的诠释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沛[1]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  处:《中国哲学史》2016年第4期37-44,73,共9页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象数易学史研究"(11AZX004);泰山学者工程专项经费资助

摘  要:清代学者焦循在高度涵化汉易资源的基础上创造了"旁通""相错""时行"三大义例,从而完成了《易学三书》的象数建构。其中,"时行"乃是焦氏象数体系的核心关节。所谓"时行",是指"旁通"卦组遵循变通之法运行不息的动态过程。通过引入新的旁通,卦爻运行便可转"失道"为"当位",亦得以避免成两《既济》而"终止道穷"。焦循相信,孔孟所讲的"义"即是由《易》卦运行的时行规则生发而出。唯有深入理解伏羲设卦的"时行"之义,方能真切了悟儒学"义"的内涵。基于这一识见,焦循独辟畦町,紧扣"时行"这一象数体例揭示出"义"的三点涵义:"旁通情欲"的为人之道、"通权达变"的处世智慧、"通变神化"的治理方略。

关 键 词:焦循 易学 象数 时行  变通 

分 类 号:B221[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