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彭卫民[1,2]
机构地区:[1]长江师范学院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重庆408100 [2]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重庆401120
出 处:《社会科学论坛》2016年第11期38-56,共19页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摘 要:南宋理学家朱熹(1130-1200,以下通称"朱子")是中国思想史上为数不多的将经学与哲学、礼学与理学融会贯通的学者,因而其礼学思想具有浓郁的义理色彩。朱子通过对传统礼学中"仪"与"义"、"知"与"行"、"本"与"文"等三对辩证关系的阐释,一方面重新审视了《三礼》(《周礼》《仪礼》《礼记》)的演绎方式,另一方面通过编纂《仪礼经传通解》与《家礼》来完成对《三礼》的重新改造。在"古礼"与"今制"、"王礼"与"家礼"的互动过程中,朱子意欲重构"程序"与"义理"相互支撑的传统礼学二元体系,同时阐释其"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的"礼理一体"思想。进而言之,朱子想要建构的是"欲治其国,先观其家"的礼学秩序,这种秩序既要回答"于国家所以崇化导民"的共时性问题,又要回答"礼从先进之意"的历时性问题;这种秩序是"礼理一体"的性理思想在家国之间的具体实施,既是朱子对《三礼》"仪义互彰"思想的另一种表达,又直接影响着他"知行合一"的礼经编纂活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7.2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