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2]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出 处:《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第12期160-164,共5页Social Science Front
摘 要:诗与画是人类情感表达的两种方式,它们既是独立的艺术形式,同时又是可以相生的。图像的创作常常以诗歌为题材,因此绘画中的形象与叙事与诗歌中所创作的形象和叙事之间就会形成为一种互生的关系。作为以"存形"为主的绘画,会通过线条、色彩、笔墨等来展现诗歌的内容,使抽象的语言形象化、直观化、感性化,增加了读者的兴趣,有利于诗歌的广泛流传。诗歌创作的流传和接受有多种形式,诗歌图像化传播是其中重要的形式之一。但是面对众多的诗歌,画家是如何选择和转译,直接影响着诗歌的传播程度,反射出其背后的审美文化及价值观。文章以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与《琵琶行》为例,探讨视觉图像对诗歌传播与接受的途径及其文化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