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理一体:朱熹与《三礼》的对话(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彭卫民[1,2] 

机构地区:[1]长江师范学院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重庆408100 [2]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重庆401120

出  处:《社会科学论坛》2016年第12期56-69,共14页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基  金: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度博士研究项目<朱子〈家礼〉礼法思想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5XZYJSZD-012

摘  要:南宋理学家朱熹(1130—1200,以下通称"朱子")是中国思想史上为数不多的将经学与哲学、礼学与理学融会贯通的学者,因而其礼学思想具有浓郁的义理色彩。朱子通过对传统礼学中"仪"与"义"、"知"与"行"、"本"与"文"等三对辩证关系的阐释,一方面重新审视了《三礼》(《周礼》《仪礼》《礼记》)的演绎方式,另一方面通过编纂《仪礼经传通解》与《家礼》来完成对《三礼》的重新改造。在"古礼"与"今制"、"王礼"与"家礼"的互动过程中,朱子意欲重构"程序"与"义理"相互支撑的传统礼学二元体系,同时阐释其"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的"礼理一体"思想。进而言之,朱子想要建构的是"欲治其国,先观其家"的礼学秩序,这种秩序既要回答"于国家所以崇化导民"的共时性问题,又要回答"礼从先进之意"的历时性问题;这种秩序是"礼理一体"的性理思想在家国之间的具体实施,既是朱子对《三礼》"仪义互彰"思想的另一种表达,又直接影响着他"知行合一"的礼经编纂活动。

关 键 词:礼理一体 朱熹 《三礼》 《仪礼经传通解》 《家礼》 

分 类 号:B244.7[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