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熊权[1]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100875
出 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第1期95-104,共10页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基 金: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左翼革命话语的多重性及当下价值研究"(HB16XW01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郭沫若翻译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并深受影响,但究竟接受了什么、修改了什么,又如何运用于理论与生活,却少有研究者加以辨析和追问。郭沫若得河上肇之助,摆脱"气节"、"纯文学"等观念的拘囿,获得了认识并突破自身困境的方法。反思河上肇的革命时机论,则成为他批判国家主义、推崇苏俄革命的源起。郭沫若接受、修改河上肇,进而对话社会思潮、介入政党分化的历史过程,体现了中国革命文学与文化的"回心"现象。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