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柏拉图“美诺之问”看教育哲学与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反思中国教育学研究之正途  被引量:9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庆[1,2]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法学院 [2]西南大学拉丁文经藏研究所

出  处:《教育学术月刊》2017年第1期3-15,共13页Education Research Monthly

基  金:国家留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青年基金项目"论古典自然法: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论法律>(拉丁文本)的翻译与解释"(项目批准号:12XJC82000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的重点项目"古典自然法思想研究:关于托马斯.阿奎那<论法律>的解释与翻译"(项目批准号:SWU1109004);西南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SWU10344);西南大学2013年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法理学>教学改革及其与<(法学)名著阅读>通识课整合研究"

摘  要:柏拉图"美诺之问"是西方思想史上经典的教育之问。"美诺之问"蕴含了教育的本质问题,包括教育目的问题与教育手段问题,它也隐含了教育存在问题。依据"美诺之问",教育的目的与德性有关,教育的手段存在四种可能形式:教授、训练、自然地得到、以其他方式得到。通过回溯古典哲人关于教育的思考,我们发现完整的教育哲学体系应该包括教育存在论与教育本体论。教育存在论的核心问题是,"人类社会为什么存在某种名为‘教育’的东西"。教育本体论的核心问题是"这种名为‘教育’东西是什么"。经典思想家关于教育哲学的分歧既指向教育存在论问题,也指向教育本体论问题。通过赫尔巴特,教育哲学下降到"教育学",其问题被锁定在教育本体论。当前流行的教育定义是失败的定义,因为这些定义蕴含了"恶的教育是教育"命题。反本质主义教育研究,也不是教育学的正途。因为反本质主义所反的思想传统恰恰是西方思想的大道正统。如果反本质主义教育研究观成为21世纪中国教育学研究的主流,则中国教育学研究将走上一条歧路:偏离西学之"大道正统",以教育理论领域的"吃药"代替"吃饭"。从思想史角度看,中国的教育学应该做到"中西餐并举,中西药并用",从学科发展角度看,中国教育学应该回到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所指引的道路上。

关 键 词:教育哲学 教育的定义 教育目的 教育手段 美诺之问 

分 类 号:G40-03[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