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认同建构及其效用分析——基于清朝后期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分析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柳新元[1] 杨腾飞[1]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  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227-234,共8页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2015年湖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创新:成就;问题与趋势"(15ZD006)阶段性成果

摘  要:对于转型中的中国来说,面对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以及国家的长期统一和边疆的稳定等问题,有必要考察国家认同问题。以往研究清朝反侵略战争失败主要集中在制度论、精英素质差、腐败论、唯武器论等,忽略了国家认同及效用,基本没有研究国家认同对战争能力的影响。传统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的社会,不大重视大众教育,私塾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国家的教育职能。而以家庭为核心的宗法社会导致民众国家观念淡薄,缺乏群体意识,影响现代国家建构和现代国民培育。帝制中国的制度设计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是一种家天下体制,欠缺国家观念,也影响了国家认同的培养。所以人们对家族和区域认同较高,对国家认同普遍缺乏。清朝近代以来几次重大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也证明了这一论断。

关 键 词:大众教育 国家认同 战争能力 民族国家 清朝 反侵略战争 

分 类 号:C912.6[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