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邓联合[1,2]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2]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出 处:《哲学动态》2017年第3期41-47,共7页Philosophical Trend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庄子>篇义题解辑要与研究"(12JJD72000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明遗民士群之儒家庄学研究"(11BZX04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学术界对《老子》第十三章思想要旨的诠释历来争议颇多。现代学者的解读主要有"贵身"说、"无身"说、"无身"以"贵身"说三种。考诸古代老子学史,可发现早期道家经典以及汉魏时期的《老子》诠释著作中对此章的解读就已经发生了严重分歧。详辨此章的文辞结构和叙说理路,可知老子所表达的思想应当是:宠同于辱,两者皆为君王因"有身"(执持私我)而招致的大患,故免患之道在于"无身"(消除私我),"无身"则可清静无为而受天下之重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