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7年第4期29-32,共4页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研究"(13BSH019);黑龙江省高校"长江后备"支持计划项目"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关爱机制研究"(2014CJHB007);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生活支持系统研究"(JJ131213014)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校园欺凌作为一种攻击性逃离行为,与具有亲社会性质的社会依恋关系形成了鲜明的背离。同伴依恋是青少年在自我同一性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校园中以成绩为标杆让欺凌者成为成绩标准视角下的"底层人物",要对校园欺凌进行良性干预,就要从理解这些"底层人物"的逻辑入手。通过共情能力的培养对欺凌行为进行干预,建议组建兴趣小组,提升共情能力;开展趣味活动,倡导雅闲同学关系;借鉴价值澄清理论,增强情感支持,弱化情感卷入;鼓励心理情景剧创作,以开辟第二课堂的形式消除欺凌者的心理基础和组织基础,将欺凌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
分 类 号:G40[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