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作用及途径研究——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其培养系列研究之三  被引量:8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熊超[1] 

机构地区:[1]广西大学法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出  处:《广西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199-203,共5页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基  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IA120272)

摘  要:不同层次类型大学生对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上的作用大小认识不同。高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六个途径中,不同途径对不同类型大学生影响效果不同,总的来看,传统的道德教化模式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党团组织、班主任、辅导员的教导途径作用有限,"两课"的主流途径地位不明显。对此,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高校要因"生"制宜,疏通和完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通道,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标准。

关 键 词:高校 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层次类型 

分 类 号:G525.5[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