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男非女”:间性文化与感性复归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谢龙新[1] 

机构地区:[1]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黄石435002

出  处:《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72-77,共6页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CZW 003;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201208420741

摘  要:历史意识是认识当代审美文化的一把钥匙。"非男非女"作为当代重要的文化现象,其文化内涵和价值向度应当在其历史流变的文化语境中寻找。运用格雷马斯的符号学理论分析,"非男非女"的符号三角所反映的深层结构是文化与自然的对立。"非男非女"既是愿望,又是行动,因此,它本身构成了叙事:用行动诉说了一个关于人类自身的性别故事。根据格雷马斯对叙事种类的划分,男女对立对应于"接受现有秩序的叙事","非男非女"则对应于"拒绝现有秩序的叙事"。"非男非女"是对既定"契约"的撕毁,是对不完美现实的拯救,其意义在于对两性对立的文化/理性暴政加以调解,并表达了回归自然/感性世界的渴望。"非男非女"是当代间性文化的代表,理性与感性的冲突将在间性文化中得以调解。

关 键 词:非男非女 间性文化 符号学矩阵 叙事 言语行为 符码化 

分 类 号:I0[文学—文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