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锡伯族族群边界的多重性与民族认同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梁爽[1]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社会学人类学学院

出  处:《民俗研究》2017年第3期113-119,共7页Folklore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人类学视角下现代中国公共记忆与民族认同研究"(项目编号:13AZD09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清代中叶,清朝政府平定准噶尔叛乱后,新疆伊犁地区边务空虚,锡伯人受清朝政府之命西迁至察布查尔屯垦戍边。锡伯人定居区域的地理边界,以及因为八旗制度而形成的社会边界,强化了新疆锡伯族作为边防军的族群身份和屯垦戍边所应具备的价值标准。20世纪上半叶,地理边界和社会边界相继瓦解后,有关屯垦戍边的历史记忆、对盛京老家的思念构成的原乡情感,以及纪念西迁的节日成为锡伯族延续族群身份和价值标准的手段。20世纪80年代后,维系新疆锡伯族族群边界的身份和价值标准不再明确,文化精英通过西迁节大型纪念活动等形式强化了边防军后裔的族群身份,提出以"西迁精神"为标志的价值标准,建构其新的族群边界。

关 键 词:新疆锡伯族 族群边界 民族认同 族群身份 价值标准 

分 类 号:K28[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