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方广锠[1]
机构地区:[1]上海师范大学
出 处:《世界宗教研究》2017年第2期152-154,共3页Studies in World Religions
摘 要:宗教是一种信仰,每一种宗教都有以自己的信仰为核心构筑起来的独特的教义体系。信仰只有掌握群众才有生命力,为此,作为意识形态的宗教教义必须采用各种外化的形式去影响群众、争取群众。宗教外化的形式多种多样,因各宗教的不同而不同,因各宗教所活动地域的文化形态的不同而不同。但外化形式中的宗教仪轨,或称宗教仪式①则是各宗教必备的,可称为宗教外化形式中最重要的部分。正因如此,我主张“仪式是宗教的伴生物”,亦即有宗教就会有仪轨。有学者提出:“仪式,就是宗教信仰和教义的行为语言的表达。”我很赞同,但仔细思考,觉得还町以简化,因为宗教“信仰”本身是宗教“教义”的核心部分。所以可以把上面那句话表述为“仪轨是用行为、语言表达的宗教教义。”在我看来,宗教有三个必备的要素:宗教教义、宗教承载者(亦即宗教信徒)与宗教仪轨。其中教义是灵魂,承载者是躯体,仪轨则是维系灵魂与躯体的必不可少的纽带。当然,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上面所述只是本文为行文方便所作的简略论述,在现实社会中活动着的宗教要复杂得多。纽带并非只有仪轨,还有寺院、雕塑等各种宗教的物化形态。仅就上述三要素而言,教义属于意识形态,仪轨与承载者则涉及到该意识形态的“外化”与“物化”,三者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关系,都需要进一步厘清。如此等等,此处从略。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