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青岛大学,山东青岛266071
出 处:《法制与经济》2017年第6期73-74,共2页
摘 要:物权变动中对第三人的保护,主要有善意取得制度、公示公信原则和物权行为理论。文章认为,善意取得制度是目前适用最广的制度,但由于善意取得的具体含义难以准确界定,无形中扩大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因而其适用具有局限性;公示公信原则是法律利用公示产生的公信力对第三人进行保护,但假若第三人有主观恶意,公示公信原则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物权行为理论为善意第三人利益保护提供了具体的理论基点,但对出卖人的利益保护稍显不足。因此文章建议,在我国应以物权行为无因性为基础,结合善意取得制度和公示公信原则建立起我国的第三人保护制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2.20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