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域复合:转型期返乡青年农民工幸福观的生成机制  被引量:8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美勤 唐鸣[1] 

机构地区:[1]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出  处:《青海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103-110,共8页Qinghai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学发展观视域下构建城乡社会和谐稳定管理机制研究"(12BKS041);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国地方治理现代化及国际比较研究"(CCNU14Z02008)

摘  要:幸福观是个体对"幸福"概念的一般理解及由此产生的实践行为取向,其实质是个体在特定社会制度场域中与他者互动生成的认知偏好与惯习。转型时期受集体记忆与现实场域双重作用,返乡青年农民工幸福观的生成为前现实域、想象域、镜像域和后现实域四个不同阶段的场域所型塑与重构。青年农民游走于城乡两个不同社会之间,乡土性与现代性此消彼长、交织存在于返乡青年幸福观的生成场域中。不同场域的复合叠加、乡土性与现代性在各场域的交互作用、自我与他者的内外互动,三者持续的互联耦合,最终促成了返乡青年幸福观的形成与重塑。分析农村返乡青年幸福观的生成机制,有利于我们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中更好地引导其发挥主力作用,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层维度。

关 键 词:返乡青年农民工 幸福观 惯习 场域 现代性 

分 类 号:C913.5[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