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彤[1]
机构地区:[1]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日照276826
出 处:《文化学刊》2017年第6期167-169,共3页Culture Journal
摘 要:《庄子》与魏晋士人郭象的遭遇,既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又可以在人性的根源处找到依据。郭象注的《庄子》,最终成了郭象自己的《庄子》,这与他所采用的"寄言出意"的诠释方法密不可分。郭象运用这一诠释方法建构了"独化"的哲学本体,为当时的社会存在找到了合理的依据,使得"天人"之间,乃至"自然与名教"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得以解决。本文主要从"独化"的哲学本体论、"名教"与"自然"的调和、对现代经典诠释的启示三个方面阐释了郭象哲学中"寄言出意"这一诠释方法的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