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左秋明[1]
机构地区:[1]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年第10期177-178,共2页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公民教育与国家认同研究"(编号:14BSH001);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道德金规则比较研究"(编号:2015YBZX017);重庆市人文社科项目"行政道德法治化问题研究"(编号:15SKGX034)阶段性成果
摘 要:作为大学生公共基础政治理论课之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为适应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而设置的重要课程,其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并能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正确认识人生理论与实践,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应成为我国公民教育的范本,但现实并不理想。本文正是基于此种现状,立足教学改革,探讨"以培养合格公民为目标、以三种意识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的专题式教学改革不失为一种有益的课程改革尝试。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提出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的设想与思考,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果。
分 类 号:G641[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9.2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