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戴丹[1]
出 处:《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年第4期1-8,共8页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Fine Arts & Design
基 金: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20世纪欧美艺术史学史"(16BA016);2016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欧美艺术史学史与方法论研究"(16YSD003)阶段性成果
摘 要:19世纪末维也纳艺术史学派的崛起使得艺术史研究的中心从柏林转移到维也纳。在欧洲艺术史学史发展中,维也纳艺术史学派是一个师承最为紧密,体系最为完备,研究方法最为多元化的学派,其特有的研究方法对当下的艺术史研究仍旧持续产生影响。本文首先探究维也纳艺术史学派诞生之前的社会环境及其科学探索的思想基础,然后选择该学派三代艺术史家中的四位代表,艾特尔贝格尔、陶辛、维克霍夫和李格尔,考察其智性体系的关系及演变。Owing to the emergence of the Vienna School of Art History,Vienna replaced Berlin as the center for art historical research in the late 19 th century.In the Art historiography,the Vienna School of Art History is one of the most complete and multiplex schools.This paper explored the pre-history of the school and an intellectual evolution extending over a number of outstanding scholars,such as Rudolf von Eitelberger,Moritz Thausing,Franz Wickhoff and Alois Riegl.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